引言:認識 IOSCO — 全球證券監管的關鍵力量
在當今高度全球化的金融環境中,國際證券監管組織(IOSCO)已成為證券市場監管領域的領軍力量。成立於1983年以來,這個組織致力於守護全球金融穩定、提升市場的公正性和運作效率,並堅定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隨著跨境交易的頻繁湧現和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證券市場面臨的挑戰日益複雜,從監管協調到風險防控都需國際層面的合力應對。IOSCO因此在制定全球監管準則、促進跨國合作以及處理創新帶來的潛在威脅上,扮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本文將詳細剖析IOSCO的起源、演進歷程、內部結構、主要規範及其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廣泛影響,同時聚焦它如何因應數位金融、人工智慧和永續發展等新興議題,並探討台灣與香港在這一框架下的具體參與和應用。

IOSCO 是什麼?歷史沿革與核心使命
IOSCO的全稱為國際證券監管組織,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證券監管機構,形成一個強大的國際合作平台,目的是透過建立和推廣公認的監管標準,推動全球證券市場的穩健成長。這個組織的誕生可追溯到1983年,起初僅限於美洲地區的區域性團體,但僅一年後便擴大為全球性架構,並在1986年設立秘書處,這一步加速了其國際影響力的擴張。當時,全球金融市場的相互連結日益緊密,跨境交易中頻現監管漏洞、市場不法操縱以及投資者保障不足的問題,這些挑戰促使各國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協調機制來調和監管策略。

三大核心目標:投資者保護、市場公平效率與系統性風險降低
IOSCO的使命相當明確,圍繞三個主要目標展開,這些目標不僅定義了它的運作方向,也支撐了全球金融監管的基礎。
首先,保護投資者是首要任務。這意味著在一個公開、公正且嚴格監管的市場中,讓投資者免於欺詐或操縱的威脅。具體措施涵蓋強制資訊揭露、規範經紀商等中介機構的行為,以及設立便捷的投資者申訴管道,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安心交易。
其次,維持市場的公平、效率和透明度至關重要。IOSCO推動所有市場參與者獲得平等機會和完整資訊,同時優化交易流程以降低成本,並強化價格發現機制的公開性,讓市場運作更為順暢可靠。
最後,減緩系統性風險是另一項關鍵職責。從過去金融危機的經驗中汲取教訓,IOSCO強調及早辨識和評估可能擴散至整個體系的隱患。這要求各國監管單位加強聯繫、交換情報,並共同制定防範方案,避免局部問題演化為全球動盪。
這些目標相互交織,成為IOSCO在國際金融舞台上發揮影響力的核心支柱,引領它不斷適應變局。
組織架構、會員組成與運作機制
IOSCO的順利運轉得益於其井然有序的結構設計,以及遍及全球的會員網絡,這些元素確保了決策的效率和多元視角的融入。

IOSCO 的治理結構:理事會、政策委員會與秘書處
在治理層面,IOSCO主要由三個關鍵組成部分支撐,形成一個協調一致的決策體系。
理事會作為最高決策單位,由來自各區域和市場的監管代表所組成。它負責規劃組織的整體戰略、審批政策提案,並監督各種專案的推進,確保資源的有效分配。
政策委員會則是推動具體工作的引擎,包含多個專門小組,如新興風險委員會、零售市場委員會以及會計與審計委員會等。這些委員會聚集全球專家,深入探討特定監管領域,提出細緻的政策指引和最佳實務,幫助會員應對實際挑戰。
秘書處位於西班牙馬德里,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包括協調委員會活動、財務管理,以及作為會員間溝通的樞紐。它不僅維持組織的運作,還促進知識的流通和國際對話。
全球會員網絡:普通會員、附屬會員與準會員
IOSCO的會員體系設計靈活多樣,涵蓋了從發達經濟體到新興市場的廣泛參與者,體現出全球監管生態的多元性。
普通會員多為各國的政府監管部門或公營機構,他們擁有投票權,並深度投入政策制定過程。例如,台灣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以及香港的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都屬於這一類別,積極貢獻本地經驗。
附屬會員則通常是發展中市場的監管單位,或專責特定領域的機構。他們雖無投票權,但能充分參與活動,獲取寶貴的培訓和交流機會。
準會員包括自律組織、證券交易所、結算機構、國際金融團體及其他相關實體。他們帶來產業內部的實務洞見,提供技術援助,豐富IOSCO的討論。
這種層級分明的會員架構,讓IOSCO能整合全球智慧,共同解決複雜的監管難題,強化國際合作的實效。
IOSCO 的核心規範:三十項證券監管原則與多邊備忘錄 (MMoU)
為了在全球建立一致的監管基礎,IOSCO開發了兩大核心工具:三十項證券監管原則,以及多邊備忘錄(MMoU),這些不僅統一了標準,還強化了執法協作。

IOSCO 證券監管三十項原則:全球監管的基石
1998年,IOSCO首次推出《證券監管目標與原則》,並於2010年修訂為《IOSCO證券監管原則》,內含三十項核心原則。這些原則被公認為國際證券監管的基準,指導各國完善本土法規體系。範圍廣泛,涵蓋監管機構的職權與資源配置、自我監管機制、執法合作、發行人揭露義務、集體投資方案、市場中介管理、次級市場運作,以及結算與交割流程等關鍵環節。
舉例來說,一項原則要求監管單位擁有充足權力和資源,以確保執法到位。另一項則強調發行人須及時提供準確、完整的資訊,讓投資者能做出理性判斷。這些指引不僅促進各國標準的趨同,還作為評量不同地區監管品質的參照依據。根據IOSCO官方文件,原則會定期檢討更新,以因應市場動態變化,像是近年金融科技的興起。
多邊備忘錄 (MMoU):強化跨境執法合作的利器
跨境金融犯罪的複雜性往往超出單一國家的執法範圍,為此,IOSCO在2002年推出《關於諮詢、合作與資訊交換的多邊備忘錄》(MMoU)。這份標準化協議為簽署方開啟了跨境調查與執法的通道,允許安全交換相關資料,有效對抗內線交易、洗錢或跨國詐欺等行為。
透過MMoU,監管機構能在嚴守保密的前提下,快速取得他國管轄區的證據或情報。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30個機構加入,這不僅鞏固了國際執法網絡,也提升了整體金融穩定。台灣證券期貨局和香港證監會均為簽署方,這有助於兩地更有效地應對跨境威脅。欲了解更多,可參考IOSCO網站。
IOSCO 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與主要倡議
IOSCO的影響遠超出其規範工具,它積極塑造全球金融格局,透過倡議和合作,推動監管的進步與和諧。
提升監管標準與促進國際合作
三十項原則為世界各地的證券監管設定了高標杆,促使各國檢討並升級自身法規。IOSCO透過定期同儕評估和能力培訓計畫,特別援助新興市場,提升其監管水準。作為合作樞紐,它促進監管機構間的持續對話與情報共享,避免監管空白或套利行為,並共同處理跨境議題。例如,在評估金融穩定時,IOSCO常與其他國際夥伴聯手,確保全球一致性。
應對金融危機與新興風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IOSCO與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等組織攜手,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強化體系韌性。重點包括場外衍生品市場的規範、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督,以及系統重要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近年來,面對金融科技的衝擊,如高頻交易和演算法應用,IOSCO已制定針對性策略,平衡創新與防範,像是透過壓力測試評估潛在漏洞。
前瞻未來:IOSCO 在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浪潮中的角色
全球金融正經歷深刻變革,IOSCO主動出擊,針對數位化和永續議題制定前瞻性回應,確保監管框架跟上步伐。
數位資產與人工智慧 (AI) 的監管挑戰
加密貨幣、穩定幣和代幣化資產等數位工具,以及AI在交易和風險評估中的廣泛運用,正改變金融運作的樣貌。這些創新雖帶來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卻也伴隨市場操縱、資安漏洞、消費者保障缺失、洗錢風險及系統性隱患。IOSCO已發佈多份關於加密資產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分析報告,提出全面監管藍圖。對於AI,它特別關注在投資建議、交易執行和風險控管上的應用,可能導致的偏誤、透明欠缺或治理缺失。IOSCO力求在促進創新與嚴防風險間找到平衡點。2023年IOSCO發布的AI與機器學習在證券市場應用諮詢報告,凸顯其對此領域的投入。舉例來說,報告建議監管單位開發AI治理準則,包含定期審核演算法以確保公平性。
永續金融 (ESG) 與氣候風險披露
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升溫,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因素已滲透金融決策,IOSCO在此扮演引路者角色。其重點工作包括:為ESG評級機構和數據供應商訂定監管指引,提升其可靠性與一致性;規範ESG產品發行,杜絕綠色漂洗現象,讓投資者獲得真實資訊;並倡導企業揭露氣候風險,推廣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框架,協助評估環境機會與威脅。這些舉措不僅引導資金投向綠色產業,還強化投資者保護。IOSCO也與國際夥伴合作,探討如何將ESG融入主流監管,像是透過壓力測試檢驗氣候衝擊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IOSCO 2025 及未來議程:全球金融新格局
「IOSCO 2025」勾勒出組織的長期藍圖,聚焦數位資產、網路安全、新興科技風險、永續金融及零售投資者保障等熱點。未來,它將深化與FSB和其他標準制定者的夥伴關係,確保監管能靈活應對市場變遷。預期重點涵蓋:擴大監管科技(RegTech)和監督科技(SupTech)的運用,以提升效率和預測能力;強化跨境執法機制,如擴展MMoU的應用;以及更深入投入氣候與永續金融倡議。透過這些努力,IOSCO旨在打造一個穩健、公正且韌性十足的全球證券市場,支持經濟繁榮與創新發展。
台灣與香港在 IOSCO 架構下的參與與實踐
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金融樞紐,台灣和香港長期投入IOSCO事務,將其國際準則融入本土實務,強化區域監管效能。
台灣證券期貨局與 IOSCO 原則的對接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自1989年加入IOSCO普通會員行列以來,便積極借鏡其標準,提升本地市場品質。這不僅限於理論層面,更體現在實際操作中。
在法規層面,《證券交易法》及其子法在修訂時,廣泛參考三十項原則,涵蓋資訊揭露、公司治理、內線交易防堵及公平交易等領域,確保與國際接軌。
跨境合作方面,作為MMoU簽署方,證券期貨局頻繁參與國際情報交換,成功化解多起跨國犯罪案件,維護市場秩序。
此外,台灣代表常出席IOSCO年會、理事會及委員會會議,分享本土經驗,如在數位資產監管的創新做法,同時汲取全球洞見,提升台灣在國際金融監管的聲望。這種深度整合,讓台灣證券市場更具競爭力,為投資者營造安全環境。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監管遵循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以其嚴謹監管聞名全球,在IOSCO框架下貢獻良多,成為亞洲監管典範。
SFC的監管體系與IOSCO原則高度契合,尤其在防範市場操縱、保障零售投資者及提升透明度上,屢獲國際肯定。例如,其快速回應金融危機的措施,常被用作全球參考。
作為普通會員和MMoU簽署方,SFC高層積極領導IOSCO委員會,貢獻香港視角,並與FSB等組織協作,共同應對系統風險。
面對新興挑戰,SFC領先監管數位資產,透過沙盒機制和牌照制度,平衡創新與風險,這些做法深受IOSCO指引啟發。像是對虛擬資產平台的嚴格要求,便融入國際最佳實務,鞏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同時回饋全球監管進展。
結論:IOSCO — 持續演進的全球金融秩序維護者
國際證券監管組織(IOSCO)無疑是全球金融市場的支柱力量。從創立之初的協調使命,到如今主動因應數位資產、人工智慧與永續金融的挑戰,它始終引領國際監管合作與創新。其三十項證券監管原則提供統一指引,而多邊備忘錄(MMoU)則強化跨境打擊犯罪的效能,共同築牢金融防線。
在動盪的金融景觀中,IOSCO展現出強大的適應力,不斷精進框架,確保市場維持公平、效率、透明與穩定。台灣與香港作為關鍵成員,透過積極參與和本土應用,不僅優化自身監管,還為全球秩序注入活力。展望未來,IOSCO的貢獻將持續塑造金融未來,為投資者守護安全空間,並支撐全球經濟的持久成長。
常見問題 (FAQ)
1. IOSCO 是什麼?它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IOSCO的全稱是國際證券監管組織,由全球各國證券監管機構共同組成,專注於國際合作。其核心職責涵蓋保護投資者、維持市場的公平效率與透明度,以及減低系統性風險,透過這些努力推動證券市場的健全發展。
2. IOSCO 的會員資格有哪些?台灣和香港是否為其會員?
IOSCO會員分為普通會員、附屬會員與準會員三類。普通會員擁有投票權,主要為國家監管機構。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皆為普通會員,深度參與其活動。
3. IOSCO 的三十項證券監管原則主要內容是什麼?
這三十項原則構成全球證券監管的基礎框架,內容廣泛,包括監管機構職權、自我監管、執法合作、發行人資訊揭露、集體投資方案、中介機構管理、次級市場及結算系統等。它們為各國法規制定提供明確指引,確保監管一致性。
4. IOSCO 多邊備忘錄 (MMoU) 的作用是什麼?
MMoU作為國際協議,強化監管機構間的跨境合作與資訊共享。它建立標準框架,讓簽署方在調查內線交易、市場操縱或洗錢等案件時,能高效獲取他國資料,提升全球執法效能。
5. IOSCO 如何應對數位資產和人工智慧帶來的監管挑戰?
IOSCO積極制定對策,對數位資產如加密貨幣和DeFi,發佈報告與建議,建立全面監管架構。對AI應用,它探討潛在偏誤與透明問題,透過諮詢報告尋求創新與風險防控的平衡,確保金融科技的穩健發展。
6. IOSCO 在推動永續金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IOSCO在永續金融上貢獻包括:為ESG評級提供監管建議,提升透明與可靠性;規範ESG產品防範綠色漂洗;以及推動氣候風險揭露,採用TCFD框架,引導資金支持永續產業,保護投資者利益。
7. IOSCO 2025 年會議將探討哪些主要議題?
IOSCO 2025及未來議程聚焦數位資產、網路安全、新興科技風險、永續金融與零售投資者保護。它將討論RegTech與SupTech的強化、跨境執法完善,以及氣候與永續金融的全球參與,適應市場變革。
8. 作為投資者,我為何需要關注 IOSCO 的動態?
投資者關注IOSCO有助掌握國際監管趨勢,因為其標準直接影響市場透明、公平與安全。它降低風險、保障權益,並穩定金融運行。追蹤其發展,能更好評估投資機會與潛在挑戰。
9. IOSCO 與金融穩定理事會 (FSB) 有何關係?
IOSCO與FSB維持緊密夥伴關係。FSB協調全球金融改革,而IOSCO專注證券領域,兩者常合作應對危機後改革、系統風險管理及新興威脅,共同維護金融穩定。
10. IOSCO 對於打擊跨境金融犯罪有何貢獻?
IOSCO透過MMoU等機制,大幅提升跨境打擊犯罪的能力。這框架促進資訊交換與執法協助,有效對抗內線交易、市場操縱、洗錢及詐欺,強化全球金融市場的完整性與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