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股金控除權息失利:兆豐金、第一金雙陷貼息窘境,獲利數據透露玄機
你最近是不是也注意到,台灣兩大官股金控,兆豐金 (2886) 和第一金 (2892),在2025年8月7日同步進行除權息交易後,股價表現卻不如預期,甚至出現了貼息的狀況?這讓許多期待領取股利並賺取價差的投資人感到有些意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兩檔金控股價在除權息首日就陷入貼息窘境?它們的最新獲利數據又透露了哪些玄機?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探討兆豐金與第一金的除權息表現,並結合它們的最新獲利數據、整體金控業的營收狀況,以及法人籌碼的動向,用最白話的方式,一步步解析這些複雜的財經資訊。無論你是剛接觸投資的新手,還是想更了解金融市場脈動的讀者,我們都將幫助你釐清這些關鍵概念。
官股金控除權息首日:股價承壓,雙陷貼息
2025年8月7日對兆豐金 (2886) 和第一金 (2892) 的股東來說,是個重要的除權息日。這一天,這兩家金控將去年度的股利發放給股東。兆豐金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6元,除息參考價為41.4元,換算下來,股息殖利率約為3.72%。而第一金則採「股息股利雙發」,每股配發0.95元現金股息及0.25元股票股利,除權息參考價為29.05元,股息殖利率約3.09%。
以下為兆豐金與第一金的除權息基本資訊彙整:
金控名稱 | 股票代號 | 除權息日 | 現金股利 (元/股) | 股票股利 (元/股) | 除權息參考價 (元) | 股息殖利率 (%) |
---|---|---|---|---|---|---|
兆豐金 | 2886 | 2025/08/07 | 1.6 | 0 | 41.4 | 3.72 |
第一金 | 2892 | 2025/08/07 | 0.95 | 0.25 | 29.05 | 3.09 |
照理說,除權息後股價會扣除權息值,但如果市場看好公司未來發展,股價通常能很快「填權息」回來,甚至上漲。然而,當天盤面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狀況。兆豐金與第一金開盤雖小幅走高,但隨後卻迅速翻黑,跌幅雙雙超過2%,呈現了貼息的窘境。這代表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除權息後的股價,不僅沒有順利填權息,反而還跌破了除權息參考價。兆豐金的現金股息預計在9月5日發放,而第一金的現金股息則預計在8月27日發放。這樣的開盤表現,無疑讓許多短線操作的投資人感到失望。
為什麼會貼息呢?這通常意味著市場對於公司未來的股價走勢或者其所配發的股利價值,抱持著比較保守的態度。投資人領到股利後,並沒有積極地再投入,反而選擇賣出股票,導致股價承壓。這背後的原因,可能與整體經濟環境、金融市場展望,甚至是公司本身的獲利狀況都有關係。
影響股價除權息後能否順利填息的因素多元,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大盤走勢與市場氛圍: 當整體市場處於空頭或觀望氣氛濃厚時,即使是基本面良好的股票,也可能因資金流出而難以填息。
- 公司基本面與未來展望: 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獲利能力、營運策略是否具信心,直接影響其是否願意在除權息後買回股票。若公司前景不明,填息難度增高。
- 股利政策的合理性: 過高的股息配發可能排擠公司營運資金,或暗示未來成長動能不足,反而引發市場疑慮。
- 法人與大戶籌碼動向: 機構投資者和市場大戶的買賣行為,對股價的短期走勢有顯著影響。若法人持續賣超,填息將面臨壓力。
兆豐金獲利數據解析:衰退幅度縮小,單月營收現曙光
儘管兆豐金 (2886) 在除權息首日表現不如預期,但從其最新的獲利數據來看,卻也透露出一些值得關注的訊號。根據資料顯示,兆豐金2025年前7月累計稅後淨利達到224.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雖然仍呈現年減8.74%,但公司方面表示,這個衰退的幅度已經在逐步縮小中。這是一個重要的訊息,因為這可能暗示著兆豐金的營運表現正逐漸走出低谷。
進一步觀察單月表現,兆豐金7月單月稅後純益為42.49億元。雖然比6月減少了11.94%,但如果與去年同期相比,卻是年增1.38%。更令人振奮的是,兆豐金7月單月合併營收達到84.94億元,年增0.86%。這顯示,儘管累計獲利仍是負成長,但單月營收已經開始出現回溫跡象。對於一家大型金控而言,合併營收的年增長,往往是未來獲利動能的領先指標。
以下為兆豐金近年獲利表現簡要比較:
項目 | 2025年7月單月 | 2025年1-7月累計 | 2024年同期1-7月累計 (比較) |
---|---|---|---|
稅後純益 (億元) | 42.49 (月減11.94%, 年增1.38%) | 224.4 | 約245.9 (推估) |
年增率 (%) | N/A | -8.74 | N/A |
合併營收 (億元) | 84.94 (年增0.86%) | N/A | N/A |
那麼,每股稅後盈餘 (EPS) 表現如何呢?兆豐金前7月的EPS為1.51元。雖然與去年相比有所下滑,但單月營收與獲利的止跌回升,或許能為其下半年的營運帶來更多想像空間。作為投資人,我們應持續關注兆豐金後續的月度獲利報告,以判斷其是否能成功築底回升,並實現填權息的目標。
金控營收格局與法人籌碼動向:分化與趨勢
除了個股表現,我們也要放眼整個金控產業的營運狀況。截至8月7日,各大金控陸續公布了7月份的營收數據。令人矚目的是,兆豐金 (2886) 在7月單月的合併營收表現突出,成為了當月的「單月營收王」。這再次印證了前面提到的,儘管兆豐金累計獲利仍在調整,但其單月營收已展現出一定的韌性與成長潛力。
然而,若從累計營收的角度來看,情況則有所不同。玉山金 (2884) 在累計營收和累計成長率方面表現亮眼,成為了「累計營收王」及「累計成長王」。這反映了不同金控在市場環境變化下,所展現出的策略彈性和營運適應能力。例如,有些金控可能受惠於特定業務的復甦,而有些則可能仍在調整其資產配置。
談到市場動向,就不得不提到「法人籌碼」。所謂的三大法人,指的是外資、投信和自營商,他們的買賣動向,往往被視為市場的風向球。在近10日的法人籌碼變化中,我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對比:兆豐金遭三大法人賣超了4.65萬張,成為了近期被三大法人「提款」最多的標的。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兆豐金在除權息後會出現貼息的狀況,因為機構投資者對其短期股價走勢持謹慎態度。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玉山金 (2884) 在同一時期卻獲得了三大法人買超7.28萬張。這說明了機構投資者對不同金控的未來展望有著不同的評價。法人籌碼的這種分化,值得我們深入思考:是兆豐金的短期獲利前景仍不明朗,還是玉山金在特定業務領域展現出更強的成長動能?這些都是影響股價走勢的重要因素。
要深入了解法人籌碼的意義與影響,可從以下幾個面向觀察:
- 外資動向: 外資通常代表國際資金的流向,其買賣超規模較大,對權值股和整體市場影響力顯著。持續買超可能代表看好台灣經濟或特定產業。
- 投信動向: 投信主要操作國內共同基金,其買賣行為常與績效壓力及季底、年底作帳行情有關。投信買超有時是因應基金申購需求,也可能是看好標的成長性。
- 自營商動向: 自營商是證券商以自有資金進行買賣,其操作模式較為靈活,有時會進行避險操作,或對短期行情進行判機。
- 籌碼集中度: 若法人持續買超某檔股票,且持股比重不斷提升,可能顯示法人對該股的共識度較高,有助於股價上漲。反之,若法人持續賣超,則需警惕。
金控名稱 | 2025年7月單月營收 (億元) | 2025年1-7月累計營收 (億元) | 近10日三大法人買賣超 (張) |
---|---|---|---|
兆豐金 (2886) | 84.94 (單月營收王) | 約594.58 (推估) | -46,500 (賣超最多) |
第一金 (2892) | N/A (未列單月營收王) | N/A | N/A |
玉山金 (2884) | N/A | N/A (累計營收王 & 成長王) | +72,800 (買超最多) |
註:部分數據為根據原文推估或需自行查證,此表格僅為示意比較。
除權息行情與投資策略:洞察市場與風險評估
看到兆豐金和第一金的貼息表現,你可能會想,那除權息到底還值不值得參與呢?其實,除權息是公司將獲利回饋給股東的一種方式,但能否順利填權息,甚至賺到價差,需要考量多重因素。首先,公司本身的基本面至關重要。一家長期獲利穩健、營運體質良好的公司,填權息的機率通常較高。
其次,整體市場環境和資金面狀況也會影響除權息行情。如果大盤走勢疲軟,或者市場資金流動性不足,即使是體質優良的公司,也可能面臨貼息的壓力。此外,政策因素、產業前景等,都是影響投資人信心的關鍵。
那麼,作為投資人,我們應該如何制定自己的策略呢?
- 了解除權息的意義:
- 除息: 公司將部分盈餘以現金股利的形式發放給股東,股價會扣除現金股利金額。
- 除權: 公司將盈餘以股票股利的形式發放給股東,股價會扣除股票股利市值,股數會增加。
- 最後買進日: 如果你想參與除權息,必須在最後買進日(通常是除權息前一個交易日)結束前買進並持有股票。
- 研究過往填息表現: 觀察一家公司過去幾年的填權息狀況,可以作為評估未來表現的重要參考。如果一家公司年年都能順利填權息,代表其營運穩健,股東信心充足。
- 評估股利收入的稅務影響: 領取股利是需要繳稅的。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都可能涉及個人綜合所得稅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在參與除權息前,務必將這些稅務成本納入考量,避免「賺了股息賠了稅」。
- 長期投資與分散風險: 對於想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來說,如果你的目標是長期持有,那麼短期的貼息可能不那麼重要。分散投資於不同產業和不同金控,也能有效降低單一股票貼息帶來的風險。
結語:審慎評估,穩健投資
兆豐金與第一金在除權息首日出現貼息狀況,確實反映出當前市場對金融股短期走勢的審慎態度。儘管兆豐金的獲利衰退幅度已逐步縮小,且單月營收展現回溫跡象,但三大法人的連續賣超,仍是值得我們警惕的訊號。同時,玉山金在法人籌碼和累計營收上的優異表現,也提醒我們金控業內部存在著分化的趨勢。
對於投資人而言,未來應持續關注整體金控業的獲利能力、全球景氣復甦狀況,以及法人籌碼的變化。在參與除權息行情時,除了看重股息殖利率,更要綜合評估公司的基本面、過往填權息記錄及稅務成本。透過這些資訊的掌握與分析,你就能夠制定更為穩健的投資策略,並審慎評估除權息所帶來的潛在效益與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財經資訊分析與知識性說明,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投資人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並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前,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意見。
常見問題(FAQ)
Q:什麼是股票「貼息」?它對投資人有何影響?
A:股票貼息指的是公司在除權息後,股價不僅沒有回升至除權息前的參考價位(即未填息),反而還下跌,導致股價跌破除權息參考價。這意味著投資人領到的股利,可能不足以彌補股價下跌的損失,甚至可能因股價下跌而造成總資產價值縮水。
Q:官股金控的除權息表現為何特別受到市場關注?
A:官股金控因其穩健的營運特性、較高的配息率以及作為市場大型權值股的地位,常被視為存股族的首選。它們的除權息表現,不僅反映了公司本身的獲利能力,也常被視為金融市場景氣的風向球,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其表現不佳可能引發市場對整體金融業展望的擔憂。
Q:投資人參與除權息行情時,除了股息殖利率還應注意哪些風險?
A:除了股息殖利率,投資人應注意填息風險(股價可能無法回升)、稅務成本(股利所得需繳稅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公司基本面變化(獲利能力是否持續穩健)以及整體市場環境(大盤走勢和資金流向)。過度追求高殖利率而忽略其他風險,可能導致投資失利。